文章作者:晏水英
图文编辑:张凌瑶
责任主编:胡玉星
01案例展示
患者,女,46岁
主诉:咳嗽伴咽喉异物感半月余。
现病史:偶有咳嗽,自觉喉中有痰,痰黏难咯,咯出则舒,为白色黏痰,咽痛,声嘶,口干口苦,时感心烦,不恶寒反恶热,晨起颜面下肢浮肿,下午自行消退,夜寐差,大小便可。
望诊:颜面生斑,稍浮肿。
个人史:因长年夫妻感情不和谐,情志不遂,目前吸烟,烟龄2年,因工作需要,长期熬夜。
舌脉:舌偏红,苔薄黄,舌下络脉稍瘀曲分支多,咽喉稍充血。脉弦。
(患者舌象)
辨证:气郁痰阻兼有湿热血瘀,病位在肝经。
处方:上焦宣痹汤合半夏厚朴汤加香附、浙贝*3付
因患者熬药不便,遂将饮片改为三九颗粒。
药后反馈:诉服药后,声嘶已除,咽喉异物感不显,咳嗽未作,口干口苦减轻,想再服用几付以巩固疗效。
02
按语
1、上焦宣痹汤
上焦宣痹汤出自《温病条辨》46条“太阴湿温,气分痹郁而哕者(俗名为呃),宣痹汤主之。”
组成:枇杷叶二钱郁金一钱五分射干一钱白通草一钱香豆豉一钱五分
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
主治病证:湿中夹热,郁痹上焦。可用于顽固性咳嗽,慢性咽喉炎,湿热性胸痛、心悸、多汗和眩晕。
咽喉异物感,一般而言,梅核气多为无形,而上焦宣痹汤证有感冒病史,查看咽后壁可以看到增生的滤泡,针对有形之品。
2、半夏厚朴汤
半夏厚朴汤出自《金匮要略》:“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针对病机为气郁痰阻,因肝气郁结,气机不舒,气郁则津停,导致痰湿饮内生,痰湿聚集在咽喉局部,则至咽喉异物感。
03
治疗咽部不适常用处方
1.上焦宣痹汤
病机:湿中夹热,郁痹上焦。
症见:有外感史,咽喉稍感疼痛,或是异物感,声音嘶哑,望之咽后壁可见多个滤泡增生,色淡红。
原文:太阴湿温,气分痹郁而哕者(俗称为呃),宣痹汤主之。
2.半夏厚朴汤
病机:气郁痰阻。
症见:咽喉异物感,有痰梗阻,咽喉疼痛不显,局部无红肿,脓点,舌淡,苔薄白,平素情志不遂等。
临床加减:有热加黄连,即连苏饮;寒则干姜易生姜,即甘草干姜汤;寒湿,合入平胃散;痰浊,合入二陈汤;气郁加生麦芽。
原文:妇人咽中如有炙鸾,半夏厚朴汤主之。
3.甘露消毒丹
病机:湿温时疫,邪在气分,湿热并重。症见:咽喉红肿疼痛,扁桃体肿大,局部化脓,发热,舌红,苔黄,脉浮数等。
原文:发热倦怠,胸闷腹胀,肢酸咽痛,身目发黄,颐肿口渴,小便短赤,泄泻淋浊,苔白或厚腻或干黄,脉濡数或滑数。
4.会厌逐瘀汤
病机:气滞瘀阻,津液耗伤。
“干祖望老先生在会厌逐瘀汤基础上加蝉蜕、僵蚕、威灵仙各10g即成加味会厌逐瘀汤,用以治疗迁延难治愈的喉咳”,王永钦老先生用以治疗慢性喉痹、慢喉喑。
症见:咽喉干痛,梗阻不适,咽腔暗红,后壁侧索肥厚,咽喉壁有多个滤泡增生,局部暗红,增厚等。
原文:痘五六天后,饮水即呛。
5.养阴清肺汤
病机:肺肾阴虚,虚火上炎。
治法:养阴清肺,解毒利咽。
主治:白喉之阴虚燥热证。
症见:咽喉肿痛,初起或发热或不发热,鼻干唇燥,或咳或不咳,呼吸有声,似喘非喘,脉数无力或细数。
应用: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鼻咽癌,皮肤病等。《重楼玉钥》:经治之法不外肺肾,总要养阴清肺,兼辛凉而散为主。
6.奔豚汤合黄芩龙牡汤
病机:肝经气郁化火
症见:咽部不适,口干口苦,性格急躁,舌红,舌下瘀曲。
7.银翘马勃散
病机:清热利咽
主治:湿温喉阻咽痛。
症见:头痛恶寒、身体困重,午后发热、咽喉不利疼痛、脉弦细。
应用:喉不痛但阻甚者,加滑石、桔梗、芦根宣肺清热化湿,呼吸急促多痰,加杏仁、车前子肃降肺气,化痰利湿。
8.半夏散及汤
病机:风寒夹痰湿阻络所致咽痛
原文:“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
症见:咽喉不红可见漫肿,苔白滑润,伴有恶寒,气逆,痰涎多稀,脉紧有力。半夏祛痰散结,桂枝通阳散寒,炙甘草缓急。
04
注意
临床上不乏咽喉不适,声音嘶哑的病人,临床看病,思路一定要开阔,有些食道Ca,肺癌的患者,也有以咽喉不适,声音嘶哑为主症。对症处方,可获效,但一定要完善相关检查,排除相关恶疾,不误病情。
从方剂到临床团队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