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保健鄢陵县县直幼儿园预防疱疹性咽

天气逐渐转热,病毒也开始肆意流行,传染病进入高发期,在此,家长及幼儿园应做好各项防范措施,接下来让我们对疱疹性咽峡炎做一些了解和认识,以便做好预防和应对措施!

一、了解疱疹性咽峡炎症状

  1.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临床表现可出现:发烧、咽喉痛、口腔内疱疹等症状,一般不会出现重症病例,但会在较短时间内通过呼吸道等途径传播给周围儿童。同一患儿可重复多次发生本病,可以是不同型病毒引起。

  2.很多人认为疱疹性咽峡炎就是手足口病,然而并不是。尽管它们都比较容易感染小朋友,但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二、如何发现疱疹性咽峡炎

  1.发烧、厌食、流口水   孩子突然发烧,体温在24-48小时内一下子窜到39-41℃,有的孩子会出现高热惊厥。孩子发烧的同时,还伴有流口水、厌食等表现,有的孩子还伴有呕吐,甚至抽搐。   2.咽喉部有疱疹、溃疡   大概在孩子发烧的1-2天内,孩子的咽喉部会出现灰白色小疱疹、溃疡、化脓性白斑。除了咽喉部,软腭、舌头等其他口腔部位也会出现,这些小疱疹、溃疡非常疼,导致孩子咽喉痛、拒绝进食。

  在孩子1-2周的病程中,家长要把握三个重点:   1.退烧   高烧是疱疹性咽峡炎的突出特征,家长可以对孩子进行物理降温,比如温湿敷、温水澡、少穿衣服等(高烧捂汗容易脱水)。但孩子体温超过38.5℃时,应给孩子服用退烧药,以防孩子高热惊厥。 

2.补水

  高烧的孩子要多补充水分,防止脱水,但因咽喉溃疡非常疼痛,孩子大多会拒绝喝水、进食。所以要给孩子选择流质、半流质食物,如牛奶、菜粥等,少量多次的哄喂孩子喝凉白开水。

3.注意隔离

患儿应尽量待在家中,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最好是在体温正常、疱疹消退后再隔离一周,一般来说,共隔离2周时间,和手足口病的法定隔离时间是一样的,尤其是在发病的第一周内,传染性是最强的。同时家长也尽量少串门,因为家长也可能会成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播媒介。   

如果孩子持续高烧超过48小时呼吸困难、频繁呕吐、抽搐、浑身发软或嗜睡,要及时就医或复诊。

三、做好疱疹性咽峡炎预防

我们要提高警惕,尽量杜绝疱疹性咽峡炎在我们幼儿园蔓延。需要家长配合:1.请让幼儿每天接受晨检,来园前在家观察孩子的身体状况,不隐瞒幼儿在家中的一些不适(如发热、咽痛、口腔炎、皮疹、手脚水疱等);2.请帮助幼儿做好个人卫生,勤剪指甲,饭前便后要洗手,早晚刷牙,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病从口入;3.做好家居及周围环境卫生,勤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经常彻底清洗儿童的玩具或其他用品,勤晒衣被;

4.周末尽量避免带幼儿去一些人多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减少幼儿感染机会。劳逸结合,不宜太过疲劳,以免降低机体抵抗力;5.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为主,日常生活中以茶水为饮品,不吃生冷食品,不随便购买路边摊不卫生食品;6.不要忽略幼儿身体的任何不适情况,如医院就诊治疗,以免延误病情;7.缺勤的幼儿,请家长主动告诉班级老师请假原因及身体情况;如确诊患上"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请配合老师做好各种跟踪调查工作,回园前带上病愈证明。

为了孩子们的健康,让我们家园共同配合,以科学的态度一起防范吧!

编撰:杨刘阳

编审:李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nhoubaiban.com/hbxt/855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