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肺炎疫情突发以来,一批批白衣战士从四面八方集结,支援湖北,而留守当地的医务工作者,也面临着比平常更严峻的考验,医院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医院抗疫的第一道防线上,筛查可疑病例,安抚患者情绪,任务繁重却顶住了压力,以专业和严谨的态度在岗位上履行职责,为疫情的控制贡献良多。
今天小编医院肿瘤科李柱医生,和大家分享自己在发热门诊的心得和经验。
一
积极请战,支援发热门诊
年1月23日,随着广东省启动省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为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医院党委立即向全院招募志愿者,支援发热门诊等岗位。收到消息,我立即报名,并迅速参加了上岗前的规范诊疗培训。本次培训由院感科,呼吸科,感染科等老师指导,包含自我防护措施,如正确穿脱防护服、如何进入发热门诊室,如何安全地和病患接待等;还包括发热门诊规范问诊流程和操作,比如根据发热门诊的流程,会询问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学史,每个病患的基础疾病史、再结合血常规、胸部CT的表现,核酸检测等结果综合后再进行判断和甄别。
1月26日(大年初二)我正式到岗支援发热门诊,由于疫情期间发热病人迅速增多,导致发热门诊人手不足,很多同事已经苦苦坚守了大半个月。随着我们勇士队第一批13名志愿者的到来,使得发热门诊人手不足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的缓解。
二
齐心协力,不错漏一个疑似病例
虽然事前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和培训,但还是会紧张和忐忑。但真正来到诊室坐诊时,我立刻就进入了职业状态,打起十二分精神投入工作,之前的忐忑早已烟消云散。问诊当天碰到几例发热的疑似病人,我立马按照新冠肺炎的诊疗指南进行严格的检查,经过一系列的检查以及院内专家组的会诊,最终排除了新冠肺炎的可能,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下。
由于疫情刚爆出不久,深藏在人们心中的恐惧也爆发了,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当时有好几个病患,他们没有接触过武汉来深人员,但还是绕开预检台直冲发热门诊,“医生,能不能帮我做检测?今天一定要帮我排除这个毛病!”听到这样的恳求,我只能耐心地一个个一遍遍地劝解和安慰,最终大部分的患者都安静平复下来。
当然也有些患者有筛查意向,但抱着侥幸的心理,希望筛出阴性,于是含糊登记旅居史,这就加大医务人员对疑似患者筛查的工作难度。我曾接诊一位患者,干咳8天,低热,病史采集也无特殊情况。职业的敏感提醒我,这位患者的情况似乎不简单,几天前曾在门诊诊断为支气管炎,目前还未到复查时间。我又仔细翻阅了患者的病历,多次询问患者并耐心开导治疗是第一的,不能有侥幸心理。最终,患者表示曾坐过一列从汉口出发的列车。结合影像结果、核酸检查,最终患者被确诊,医院治疗。
新冠肺炎的确诊必须通过检测咽拭子标本,而采集咽拭子,是被传染风险极高的一个操作。患者坐着或躺着,需要摘下口罩,面对面张大嘴巴,一声长长的「啊」,将产生大量可能携带病毒的飞沫和气溶胶。医务工作者需要弯腰低头以调整视野,用棉签擦拭患者咽喉壁及扁桃体内侧,再把棉签放入专用试管,棉签尾端折断弃去,试管放入密封袋,贴上高危标识才算完成。
除了被感染的风险,这项操作还有另外一个平时难以想象的困难——厚厚的防护服闷热难受,护目镜压的鼻梁隐隐作痛,密闭的N95口罩已经让人呼吸困难,而双层的手套更是让手指变得不那么灵活……
疫情期间,共同战斗,还离不开发热门诊的护理团队。发热门诊的护理同事们,没有一个人退缩,没有一个人恐慌,工作中更胜往日的用心。根据流行病学特点对就诊人员反复进行询问,唯恐遗漏一个病例,结合临床表现检查结果慎重排查,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避免院内交叉感染。有疑似病人要采样处理,有病人有疑问咨询,有电话咨询问答,她们事事冲在前面。为了避免上厕所,节约防护用品的损耗,她们连水都不喝。她们说:这是我们的主战场,大局当前,舍我其谁!
三
做好防护,减少家人担忧
支援发热门诊我最愧对的是家人,因为没有时间照顾老人和孩子,还让他们为我担忧。
为了减轻家人的担忧,我认认真真的做好专业消毒隔离措施,一项都不能少,因为保护好自己,就是保护好身边的每一个人。所以本人建议各位一线医务人员上下班尽量开车,没有驾车的尽量坐单位的班车,戴口罩,少说话。
吃饭要分开,使用独立碗筷,尽量家属盛好饭菜送到房间门口,在自己的单独房间吃饭,这时候就不可以挑剔口味了,尽量均衡饮食,有鱼有肉,有青菜,瓜,鸡蛋等,喝汤,(幸好我不挑食,家属给啥吃啥),自己的碗筷用完自己洗干净,放进自己的房间。还要多喝水,多吃水果,尽管很注意饮食还是有了口腔溃疡,可能值班时间比较长,大夜班有9个小时,小夜班6小时,白班7小时(中途可换衣服吃午饭)。由于值班比较累(主要是穿了防护服后比较闷,坐诊时间久之后腰酸不适),为了减少上厕所,减少防护服的浪费,尽量不吃不喝,所以容易口腔溃疡或者咽喉痛,一般我会含一些滋润喉咙的药材或者喉片之类的,下夜班的当日我基本都是多睡觉的,上白班时体力还可以,坚持每2天就跑跑步,家里有跑步机就尽量在家里跑步,一般不要太久,慢跑半小时左右可以了。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充沛的体能。另外我还每周皮下注射日达仙,更好的提高免疫力。
目前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我院发热门诊基本都是一些普通常见疾病发热的病人,基本无新冠疑似的病例了,但我们还是不能放松警惕,依然严格管理,严密筛查病人。放眼全国,现在每天的新增病例也在不断减少,甚至有些地区都无新增了,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趋势!
在此,医院援鄂的战友早日凯旋,也希望各位医护人员都平平安安,尽早回归正常工作和生活。
专家简介
李柱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
中国肺癌防治联盟早期诊断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免疫治疗委员会委员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免疫治疗分会青年委员
医院协会肿瘤防治管理分会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深圳市医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深圳市医师协会营养师分会理事
深圳市抗癌协会肺癌专委会委员
《罕少疾病杂志》青年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