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丹枫迎秋的季节,医院迎来了三甲创建关键时刻,为进一步提升科室服务能力,深化科室内涵建设,强化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基本医疗安全,医院倡导“患者安全月活动”主题,科室积极开展围绕“患者安全月”的相关活动。
耳鼻咽喉科石帅主任第一时间召开科室会议,组织科室全体人员认真学习《患者安全管理制度》、《患者安全目标实施指南》、《患者安全目标评价标准与细则》,头脑风暴法集思广益,凝聚团队力量,集结团队智慧,探讨患者身份正确识别、围手术期管理薄弱点进行自查及演练,营造“安全管理、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保障患者安全。
医院协会颁布“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将“正确识别患者身份”放在首位,明确指出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和治疗.
耳鼻咽喉科医疗团队针对“正确识别患者身份”从门诊着手:门诊患者就诊过程中存在被叫号患者与实际进入诊室患者不符的情况,导致处方中姓名等基本信息有误,问题主要根源:患者进入诊室后医生未仔细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及年龄;针对此类问题,科室成员积极讨论,强调正确识别患者身份是正确诊疗第一步,至关重要,强调门诊医生、检查技师及护理人员在接诊时首先双向核对,要与患者本人核对姓名、年龄和性别,确保患者口述信息资料与挂号单、电子病历系统中信息一致,避免上述失误发生。
针对围手术期安全管理,我们从住院病区着手:活动开展前在围手术期患者中存在术前准备工作不完善情况:比如术前未备皮,全麻患者术前饮水情况发生。本次科室学习后达成共识:需要手术病人,手术前一日管床医生、护士完成常规医疗工作后,由医疗小组组长及上级护师共同核对其术前准备工作是否完善,包括核对病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术前检查、备皮、用药是否完成,结果是否符合手术要求,手术侧别、标识是否正确,病历书写及沟通、签字等是否及时、合理及完整,通过多方核查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及完成。
耳鼻咽喉护理组开展“有效降低护士对住院患者身份识别执行不合格率”的PDCA活动,通过头脑风暴、应急预案演练等方式,找出影响患者身份识别正确执行率原因,优化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科室流程、规范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具体方法、完善腕带健康宣教、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有效沟通和无效沟通患者识别方法;通过活动开展,在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中积极执行,患者主动参与“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护士树立前瞻性风险管理意识,有效降低住院患者身份识别不合格率,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提高护理人员沟通协调及解决问题能力,增强团队凝聚力。
在创建三甲开展“患者安全月”过程中,耳鼻咽喉科医护团队在医疗护理过程中,严格执行“患者十大安全目标”,注重细节,精准管理,正确识别患者身份;
耳鼻咽喉科医护人员承诺:
但凡与生命健康有关的一切
我们都将用心呵护,竭尽所能,
让每一位患者都能得到精准治疗、精心护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